真题解析班:法律硕士、管理类专硕、经济类专硕
更多课程优惠套餐。。。。
六、利润表的概念
(一)定义:利润表(又称损益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经营(一般指的是实现的利润)的报表。
(二)特点:由于收入和费用是企业在一定期间内发生的,因此,利润表属于动态报表。
(三)编制方法:根据会计核算的配比原则,把一定时期内的收入和相对应的成本费用配比,从而计算出企业一定时期的各项利润指标。
七、利润表的意义
(一)通过利润表可以从总体上了解企业收入、成本和费用、净利润(或亏损)的实现及构成情况。
(二)通过利润表提供的不同时期的比较数字,可以分析企业的获利能力及利润的未来发展趋势,了解投资者投入资本的保值增值情况。
八、利润表的格式
利润表的格式主要有多步式和单步式两种,我国采用多步式。
(一)单步式利润表:将本期所有收入加在一起,再将本期所有费用加在一起,两者相减,一次计算出本期的净利润。即:本期净利润=本期收入总额-本期费用总额
(二)多步式利润表:通过多步计算求得本期净利润。相关公式如下:
1.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2.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期间费用
其中:其他业务利润=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支出;
期间费用=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3.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收支净额+补贴收入
其中:营业外收支净额=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4.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
说明:如果计算结果为负数,则表明亏损。
环球网校友情提示:如果您在此过程中遇到任何疑问,请登录环球网校研究生频道,随时与广大考生朋友们一起交流!
编辑推荐:
2014年考研:管理类专业硕士考试大纲
会计硕士考研复习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