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以强化引导为重点,有力有效应对涉农突发事件
近年来,涉农突发事件接连不断,网上涉农负面舆情层出不穷,对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造成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有的还直接危害到行业的稳定健康发展。做好涉农突发事件以及网上负面舆情的应对工作,要着重加强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要加强机制建设。应对涉农突发事件和舆情,关键是要建立一套科学高效的工作机制。去年以来,农业部办公厅印发了《农业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信息公开完 善新闻发布制度的意见》,种植业司、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兽医局等司局制定了相关的应急处置预案,重点对建立健全涉农舆情回应机制提出了明确要求。各地 要参照这些文件,充分结合当地实际,制定相应的涉农突发事件舆情应对工作机制,确保引导科学有序。重点是建立信息核实机制、舆情收集研判机制和回应机 制。信息核实机制。涉农突发事件发生后,要第一时间派出工作组或专家组,赴事发地调查核实,确保第一时间获得第一手信息。这是有效引导的关键环节。舆情收集研判机制。各地农业部门要专人负责监测舆情,通过、收集境内外新闻、特别是互联网等新兴对本地区、本部门的有关热点问题的报道,及时组织会商,对相关舆情进行研判,提出处置意见和措施。回应机制。在会商研判的基础上,及时拟定对外宣传口径,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接受专访、网上发布信息、组织专家解读等形式,解疑释惑,事实,消除,最大限度地减少负面影响。
二要强化引导。涉农突发事件引导需要重点把握好三个方面要求。要突出一个“快”字。一是反应要快。对涉农突发事件,要保持高度和,密切关注,善抓苗头,第一时间作出反应。涉农突发事件发生后,要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按照预案流程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二是调查要快。对重大的舆情,相关部门要迅速赴事发地进行调查核实,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相对完全和准确的信息。三是回应要快。在“快讲事实、慎报原因、重度”原则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各种媒介及时发出权威声音,努力做到先人一步、先声夺人。要强调一个“准”字。一是情况要准。对外发布的消息必须是建立在严格调查、认真审核、充分征求各有关单位意见的基础上。在没有完全搞清事实的情况下,不能单纯求快,否则再快的回应也只能起到负面效应。二是判断要准。对舆情要进行科学研判,不仅要对舆情的来源、走势、影响有准确的判断,还要对舆情所反映的问题有准确的判断,为应对突发事件提供决策依据。三是说得要准。舆情应对最重要的原则是说真话、道真情。一句不准确的话或者自相矛盾的信息,会严重影响引导效果,损害的公信力。要确保一个“稳”字。一是稳节奏。突 发事件的处置工作有科学的程序,引导也一样有规律可循。在自时代,应对也不可能简单一次回应就能达到效果,而应当信息“碎片化”的规 律,采取“剥洋葱”的方式,根据事件发展和网民不断增加的信息需求,有节奏地发布新的信息,最终汇集成一个完整的信息链条。要始终保持信息披露渠道畅 通,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减少噪音杂音,挤压的空间。二是稳舆情。的正面报道可以为处置工作赢得支持。要善于主动设置议题,引导记者的报道方向;要善于化解炒作热点,引导;更重要的是,舆情应对的根本之道是解决和社会关切的现实问题,问题解决得好,就会平稳发展;问题解决得不好,就在所难免。三是稳生产。稳住舆情,就会为稳住生产、稳定市场提供保障。这就需要我们及时应对负面报道,加大正面宣传力度,帮助社会解疑释惑,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三要加强政策解读。 仔细研究近年来的涉农突发舆情,我们会发现,农业的热点难点不是突然形成的,与矛盾的长期积累有关;突发事件也不是偶然发生的,与问题的长期潜伏发酵有 关。这就要求我们要重视政策解读工作,磨刀不误砍柴功,要把工作做在前头。对那些容易引起,但又是和普通百姓不了解的农业生产、质量安全等方面的 政策和科学常识,要注重做好常规性、动态性、和风细雨式的宣传,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用这样的办法来引导社会心理预期。政策解读和科普宣传的过程,既是一 个解疑释惑的过程,也是一个统一思想的过程,当然也是一个引导的过程。同时要提高政策解读的针对性、科学性、有效性,让老百姓“听得懂”、“信得 过”。
三、建立新格局,努力形成齐抓共管、协调高效的宣传合力
习总指出,做好宣传思想工作要全党动手,必须树立大宣传的工作。我们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把整个农业系统动员起来,努力形成齐抓共管、协调高效的农业大宣传工作格局。这是我们今天召开视频会议的重要目的。
(一)强化“一盘棋”意识。所 谓“一盘棋”,就是要统筹各种资源,调动各方力量,统筹发挥各类的作用,形成上下联动、上下呼应的宣传整体效应。从农业部来讲,办公厅要加强统筹协 调,主动密切同各司局、各直属单位、各级农业部门的沟通联系,使农业宣传工作同各方面的工作有机衔接起来,同农业各行业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要加强同中宣 部、国新办等宣传管理部门的沟通协调,在重大事项的宣传上争取他们的支持。要加强与中央的联系合作,充分发挥部属的主力军作用,确保在涉农突发事 件的引导中首先得到中央的支持,抢占制高点。从各地农业部门来讲,要在当地党委、的领导下,加强与当地宣传主管部门的沟通和配合,自觉支 持地方的工作。最终形成一个农业部同各地农业部门上下联动,中央和地方宣传主管部门积极支持,各司局各单位分工负责,中央和地方协同配合的大宣传 格局。这里我想特别强调一点,各地农业部门还要强化“责任田”意识,要 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儿,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特别是在涉农突发舆情的应对中,要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原则,及时回应社会关 切,科学有效引导。不能对的报道充耳不闻,也不能对网上的舆情置之不理,要站在农民利益、产业发展的高度,做好舆情化解和引导工作。
(二)不断创新领导方式。各地农业部门要切实把农业宣传工作摆上重要日程,健全工作机制,明确责任分工,抓好督促检查。要落实领导责任。各单位主要负责同志要经常研究新闻宣传工作,把握基调方向,解决突出问题。在重大事项、关键时刻,领导干部要带头接受采访,表明立场态度,发出权威声音,做好引导。要健全制度保障。建立起一个由专人负责的工作机制,确保宣传工作有人管、有人问、有人干,有部署、有落实、有检查。把农业宣传工作纳入制管理,按照信息公开各项,依法、及时、全面、准确地向社会发布信息。要加大考核问责力度。把宣传工作纳入干部工作实绩考核内容,对社会关切不回应、重要信息不发布的,要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通报。
(三)切实加强队伍建设。构建农业大宣传格局,需要从机构和队伍建设上予以重视和加强。在机构建设上,国办发[2013]100号文明确提出,要加强工作机构建设,已经设立专门机构的,要加强力量配置,把专业水平高、责任心强的人员配置到关键岗位,特别是要选好配强新闻发言人;尚未设置专门机构的,要明确专人负责,有条件的应尽快成立专门机构,保障必要的工作经费。在队伍建设上,重点是建立三支队伍。一是新闻发言人队伍。我们已经建立起各司局、各直属单位、各级农业部门这三个层面的新闻发言人队伍。下一步关键是要发挥好这支队伍的作用,通过他们的集体发声,形成农业系统引导的整体合力。二是专家队伍。要建立起覆盖各行业、各领域的专家信息发布队伍,充分发挥专家在政策解读、科普宣传和引导中的重要作用,协助专家通过多种方式发布解读信息。三是网络评论员队伍。通 过建立网络评论员队伍,在网上介绍本行业专业背景知识、呼应重大活动安排、评论农业热点问题,加大网络引导工作力度,在更为广泛的渠道中发布信息,积 极构建讨论的网络。要加强培训,定期组织新闻发言人、农业专家、网络评论员等有关人员开展实战培训,使他们熟练掌握新闻宣传、舆情应对、新媒 体运用的原则、技巧和方法,切实提高他们应对和引导的能力和水平。
同 志们,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三农”向好,全局主动。做好农业宣传工作意义重大、任务艰巨、光荣。我们要以习总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 重要讲话为指导,在部党组和各地党委的坚强领导下,进一步坚定,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奋发有为,努力把农业宣传工作提高到一个的新水平,为促 进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营造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