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让东莞成为两天来的微博第一话题,但指向却基本都是反央视,这个现象浅显地说明了“议程设置”理论:央视决定了人们想什么,却不能决定人们怎么想。网上与央视的对峙很有意思,前者当然也绝不是铁板一块,短短两个晚上之间就能观察到种种歧见的此起彼伏。这里不想追究各种观点的互动关系,只试图揣测其各自的潜台词动力学?以及得到前所未有的讨论机会的“性工作化”议题的建构,是怎样和这些动力学相关,却可能有局限之处。
男性代言?
把“东莞挺住”的煞有介事的呼喊形容为“嫖客的逆袭”,这是挺的说法。呼喊者可能只是在被央视带动着以性产业定义这个城市的时候,产生了想象和代入感。“嫖”,或者中性地说,性消费,无论在观念上还是在实践中都是一种男性,当然不是没有女性的性消费需求和实践,但她们不能支持一个广泛的市场,“莞式服务”的产业化,更彻底排除了女性的消费可能。观念在法律之外赋予男性性消费非正式的性,这种性与他们在婚外性、看A片、说、意淫甚至性和等各种涉性活动中的专属性是相通的:男性可以公然表达和追求他们的性欲,即使方式不甚至侵权。通过将这种性在异性恋男性群体当中,性越轨的共享成了加强男性的同盟认同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