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2013-12-26 07:58

2014经济师考试《中级经济基础》重点知识(23

云上四季卡盟,孟尝君酒,男儿无泪简谱,太阳的眼泪太阳雨,下课十分钟的恋爱,安徽宿州砀山天气,勇者的故事金手指,360rec是什么文件夹,红话筒,1979对越战争亲历记,泰国电影红糖完整版,塞纳里奥热酒,火爆男怒斥金星,sirclos,山阳县教育信息网

  全套笔记:2014经济师考试《中级经济基础》重点知识汇总

  二十三、统计数据的整理与显示

  1、品质数据的整理与显示:对品质数据主要是做分类整理,对数值型数据主要是做分组整理。

  ☆分类数据的整理与显示

  在整理分类数据时,除了要列出所分的类别外,还要计算出每一类别的频数、频率或比例、百分比,同时选择适当的图形进行显示。

  ①分类数据的整理

  各不同类别的数量的比值。它是一个总体中各不同部分的数量对比。

  比率的比值可能大于l。为方便起见,比率可以不用1作为基数,而用100或其他便于理解的数作为基数。

  如经济学中的积累与消费之比,国内生产总值中第一、二、三产业产值之比等等。

  掌握比例与比率的区别:1)比例—部分与总体的关系;2)比率——部分与部分的关系。

  ☆顺序数据的整理与显示

  ①累积频数和累积百分比

  1)累积频数:就是将各类别的频数逐级累加起来。其方法有两种:向上累积和向下累积。

  通过累积频数,可以很容易看出某一类别(或数值)以下及某一类别(或数值)以上的频数之和。

  2)累积百分比:就是将各类别的百分比逐级累加起来,也有向上累积和向下累积两种方法。

  ②顺序数据的图示——累积分布图

  根据累积频数或累积频率,可以绘制累积分布图。

  2、数值型数据的整理与显示

  ①数据的分组:分组的方法

  采用组距分组的步骤:

  第一步,确定分组组数

  确定分组组数的要求是:1)划分的组数,既不应太多也不应太少;2)组数的确经济师定,要尽量组间资料的差异性与组内资料的同质性;3)采用的分组办法,要能够充分显示客观现象本身存在的状态。

  关于统计分组组数问题,斯特基给出的计算公式为:(了解即可)

  第二步,对原始资料进行排序;

  第三步,求极差,将最大的观察值与最小的观察值相减便得到极差;

  第四步,确定各组组距。在实行等距分组的情况下,组距的确定办法为:

  最好把组距取成接近于能被5除尽的一个数。

  掌握:组距与组数成反比关系,组数越多,组距越小,组数越少,组距越大。

  组距是每组观察值的最大差,即每组的上限值与下限值之间的差。

  组距=某组的上限值-该组的下限值

  第五步,确定组限

  组限是组与组之间的界限,或者说是每组观察值变化的范围。组限有上限与下限之分;上限与下限的差值称为组距;上限值与下限值的平均数称为组中值。

  确定组限时应注意:1)第一组的下限值应比最小的观察值小一点,最后一组的上限值应比最大的观察值大一点;2)特别需要或不得已的情况除外,最好不要使用开口组;3)组限应取得美观些,按数字偏好,组限值应能被5除尽,且一般要用整数表示。

  第六步,确定各组观察值出现的频数

  凡观察值落在某一区间的,就计发生一次,最后统计各组观察值发生的总次数。采用组距分组时,需要遵循“不重不漏”的原则。

  为解决“不重”的问题,统计分组时习惯上“上组限不在内”,即当相邻两组的上下限重叠时,恰好等于某一组上限的观察值不算在本组内,而计算在下一组内。

  第七步,制作频数分布表,并填上相关的内容,以及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数值型数据的图示——直方图、折线图

  ①直方图——直方图是用矩形的宽度和高度来表示频数分布的图形。

  在直方图中,我们实际上用矩形的面积表示各组的频数分布。

  直方图与条形图的区别:1)条形图是用条形的长度(横置时)表示各类别频数的多少,其宽度(表示类别)则是固定的;直方图是用面积表示各组频数的多少,矩形的高度表示每一组的频数或百分比,宽度则表示各组的组距,因此其高度与宽度均有意义;2)直方图的各矩形通常是连续排列,而条形图则是分开排列。

  ②折线图:也称频数多边形图,它是在直方图的基础上,把直方图顶部的中点(即组中值)用直线连接起来,再把原来的直方图抹掉就是折线图。

  数据的整理与显示总结

  3、统计表

  ①统计表的构成:统计表是用于显示统计数据的基本工具

  统计表构成:一般由表头、行标题、列标题和数字资料四个主要部分组,必要时可以在统计表的下方加上表外附加。

  1)表头应放在表的上方,它所说明的是统计表的主要内容。

  2)行标题和列标题通常安排在统计表的第一列和第一行,它所表示的主要是所研究问题的类别名称和指标名称,通常也被称为“类”。

  3)表外附加通常放在统计表的下方,主要包括资料来源、指标的注释、必要的说明等内容。

  ②统计表的设计

  设计统计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合理安排统计表的结构。比如行标题、列标题、数字资料的应安排合理。

  2.表头一般应包括表号、总标题和表中数据的单位等内容。

  总标题应简明确切地概括出统计表的内容,一般需要表明统计数据的时间、地点以及何种数据,即标题内容应满足3W(统计数据的时间、地点、何种数据的简称)要求。如果表中的全部数据都是同一计量单位,可放在表的右上角标明,若各指标的计量单位不同,则应放在每个指标后或单列出一列标明。

  3.表中的上下两条横线一般用粗线,中间的其他线要用细线。

  通常情况下,统计表的左右两边不封口,列标题之间一般用竖线隔开,而行标题之间通常不必用横线隔开。表中的数据一般是右对齐,有小数点时应以小数点对齐,而且小数点的位数应统一。对于没有数字的表格单元,一般用“一”表示,一张填好的统计表不应出现空白单元格。

  4.在使用统计表时,必要时可在表的下方加上注释,特别要注意注明资料来源,以表示对他人劳动和知识产权的尊重。

  ·2014经济师考试《中级经济基础》重点知识(22)

  ·2014经济师考试《中级经济基础》重点知识(21)

  ·2014经济师考试《中级经济基础》重点知识(20)

  ·2014经济师考试《中级经济基础》重点知识(19)

  ·2014经济师考试《中级经济基础》重点知识(18)

  ·2014经济师考试《中级经济基础》重点知识(17)

  2014经济师考试《中级经济基础》重点知识(22)

  2014经济师考试《中级经济基础》重点知识(23)

  2014经济师考试《中级经济基础》重点知识(21)

  2014经济师考试《中级经济基础》重点知识(20)

  2014经济师考试《初级经济基础》预习讲义(第3

  2014经济师考试《中级经济基础》重点知识(19)

  2014经济师考试《初级经济基础》预习讲义(第3

  2014经济师考试《中级经济基础》重点知识汇总

  2014经济师考试《初级经济基础》预习讲义汇总

  2014经济师考试《初级经济基础》预习讲义(第3

  2013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考前预测试题8套

  2013经济师《中级经济基础》考前预测试题18套

  2013经济师考试《中级商业》考前冲刺卷5套

  2013经济师《中级商业》考前冲刺卷及答案(2)

  2013经济师《中级商业》临考预测卷及答案(1)

  2013经济师《中级经济基础》临考预测卷及答案

  2013经济师《中级经济基础》临考预测卷及答案

  2013经济师《中级经济基础》临考预测卷及答案

  2013经济师《中级经济基础》全真模拟题及答案

  2013经济师《中级经济基础》临考预测卷及答案

  2013年经济师考试真题答案解析估分下载汇

  考试吧:2013年经济师考试真题在线估分汇总

  考试吧:2013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真题及答

  考试吧:2013经济师考试《中级商业》真题及答

  2013年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试题及答案

  【下载】2013经济师《中级商业》真题及答案

  考试吧:2013经济师《中级经济基础》真题及答

  2013年经济师考试《中级商业经济》真题及答案

  2013经济师《中级商业》真题及答案(完整版)

  2013经济师考试《中级经济基础》真题及答案汇

  • 合作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