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民银行首席经济师欧斯濂(Alan
Oster)造访中国,与国内金融分享对于全球经济尤其是中国经济、中澳经贸往来等问题的看法。欧斯濂表示,十八届三中全会出台的一系列措施远超其预期、令人欣喜,预示着中国经济向好的方面发展。欧斯濂预计明年中国P增速在7.25%到7.5%之间,中期而言则可维持在7%左右。
“我们可以看到,在过去几年当中,中国一直在推崇质量而不是数量的增长,并且也在一直致力于打击和遏制影子银行和房地产价格的高企。虽然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欧洲现在的经济步履维艰,但中国经济还是在不断改善。”欧斯濂指出,三中全会公布的一些措施“令人惊讶”,因为中国已经坚定了利用市场力量的决心、进一步进行市场化,上海自贸区建设、利率汇率化、推进城镇化、户籍制度、放开独生子女政策等都是如此,“这些不一定能马上见效,但代表了向好的长远趋向,奠定了良好基础”。
“之前有很多人非常担心中国经济速度下滑,但是我觉得这样的担心过度了。”欧斯濂说,中国在控制经济方面,还是做得非常出色的。“我之前也和很多经济学家和学家有过交流,他们对中国的措施有很多称赞。三中全会决议出来之后,大家发现有很多非常利好的消息,有很多实质性的措施,我们对此都觉得非常欣喜。”
以上海自贸区为例,欧斯濂表示,中国可能希望它作为实现汇率浮动、利率化的试验田,当然谈到金融化,肯定会比较谨慎。“之前放松了管制,造成许多负债并导致了一系列问题,所以我认为推行这一需要很谨慎。”欧斯濂指出,中国依然是一个市场化程度相对较低的经济体,正在向一个以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体迈进,现在就是需要进行这样的,从而使经济更具活力,“我相信最终中国的货币政策、利率、汇率等都会和国际接轨”。
欧斯濂表示,建立上海自贸区,从外资银行的角度来看,长远来讲肯定具有非常积极的利好作用,但现在国民银行对于是否要在自贸区内设立分支机构仍处于观望过程中。他告诉记者,作为最大的商业银行,该行已经在上海建立了分行,同时希望在建立分行,也正在申请开展人民币业务的牌照。“我们的战略重点是促进中国企业和的企业彼此交流,成为中国和企业之间的融资的桥梁。”欧斯濂说,已经看到很多中国企业到投资,而国民银行能够为中国企业开拓海外市场提供更多的帮助。
谈及中澳之间的经贸往来以及两国经济的关系,欧斯濂称,如今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面临许多艰巨的挑战,不可能一直保持10%左右的增长速度,对于以彼此为重要贸易伙伴的中澳两国而言,都不希望看到对方经济出现巨大波动。“如果中国倒下去,也不会好到哪儿去,中澳之间的伙伴关系不经济师仅仅局限于矿产业,更是已经扩大到了旅游业、服务业、农业、教育产业等。”
欧斯濂进一步指出,中澳两国经济的互补性非常强,因此中澳之间的贸易关系常乐观的。“举例来说,中国需要更多铁矿石,而在这方面常好的供应商;中国需要安全食品和清洁食品,包括都能提供很好的乳制品、小麦、羊肉、牛肉、蔬菜和水果等农产品(000061,股吧);此外,的教育产业非常发达,同时中国前往旅游的人数也在不断增长……”
欧斯濂认为,中国和的经贸往来在诸多方面都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此外,也在积极推进中澳自贸协定的签订,澳新任总理曾承诺要在就任一年内签订该协定,如果最终这个自贸区能够成立,对双边贸易经济将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
在经贸领域,汇率始终是一个避不开的话题。近年来人民币不断升值,对中国的外贸企业造成了相当大的打击,中国出口的转型升级也进行的比较。对此,欧斯濂表示,也有相当长一段时间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但这并不应该成为机构、外贸企业的最主要考量因素。“澳元现在的汇率其实比我们想象中要高很多,这样的高汇率也确实导致了很多问题,但是我觉得,很多时候,我们不应该仅仅关注于价格优势,更应当关注我们可能在其他方面取得的一些优势,因为现状就是这样,我们必须要采取措施去改变现状,才能够实现更好的发展,实现更有竞争力的发展。”过去20年中,制造业占经济总量的比重从起初的20%下降到了目前的7%,欧斯濂认为,中国也应该拓展一些其他的产品优势,来改变现状。